羅漢寺坐落在渝中區民族路,是全國漢族地區重點佛教寺廟之一。重慶市佛教協會設于此。
羅漢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間(1064—1067年),原名治平寺。寺因羅漢洞而建。《蜀中名勝記》載:“治平寺……有羅漢、先天二洞,皆古洞。”清乾隆十七年(1752年),因前殿坍圮,改建龍神祠。后又稱羅漢寺、古佛巖。清光緒十一年(1885年),隆法和尚重修廟宇,并仿新都寶光寺建羅漢堂,泥塑五百阿羅漢,方改名羅漢寺。1942年羅漢寺遭日機炸毀,后修復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羅漢塑像全被搗毀,1984年政府撥專款重塑。
始建時的園池古跡今已湮沒無聞,僅余“明碑亭”所嵌“西湖古跡”碑石,還依稀可辨字痕。 羅漢寺內長20多米的古佛巖,存有宋代摩巖石刻佛像400余尊,其中臥佛涅像(俗稱“睡佛”)、觀音像和供養人像等,風格頗近大足寶頂山石刻。大雄寶殿中有許多佛教藝術珍品,有十六尊者塑像,即釋迦佛的16位學習成績最好的學生;有明代的“西方三圣”銅鑄像,緬甸的“釋迦牟尼成道玉佛”,臨摹印度壁畫“釋迦牟尼離宮出家圖”等。羅漢寺內的藏經樓收存的大藏經、梵文和藏文經典,以及古籍字畫等,多為唐、明兩代瑰寶。羅漢堂內造像總計524尊,皆泥塑像。其造型細膩精巧、神態逼真,常有善男信女至此,默數羅漢以測吉兇禍福。
寺前照壁有“西川佛都”四個大字。寺門高大莊嚴,金碧輝煌。山門正懸“羅漢寺”三個金光閃耀的大字為清康熙年前成都知府冀應熊所書。進山門為天王殿,然后是一青石鑲成的廣 場,彌勒佛(高五米,石雕)獨坐中央。向前進是彌勒殿,旁有一聯曰:“開口便笑,凡事付 之一笑;大肚能容,于人何所不容”。其兩廊是五百羅漢殿,再前進是大佛殿。正中懸有“ 大雄寶殿”匾額,大佛釋迦牟居兩旁有阿難、迦葉侍立。再前為說法堂,后為藏經樓(寺內 藏經原1076部,鼎盛時達5048卷),兩側為東西方丈室。大雄寶殿左側,有能容數百人參禪 打坐的禪堂和收留全國各地僧衣住宿的寮房;東方丈室下有庫房和香積廚、齋所和客堂。全 寺佛殿為四幢,呈長方形結構,建筑整齊,所用材料全是木石結構;殿閣樓院,造型優美, 宏偉壯麗;門窗檐卷,以及柱、梁、枋、藻井,比彩繪精制成飛禽走獸、花卉鱗毛,栩栩如生。
整個廟宇的布局,系參考南充大林寺結構和規模,樓閣重疊,殿堂深邃,屋脊高聳,飛 檐凌空,更襯以參天古柏,高大竹樹,顯及十分雄偉莊嚴。佛寺造像,皆精美傳神。天王殿的四大天王,高數米,各持琵琶寶劍,手繞一蛇、持傘及銀 鼠。怒目直視,金涂彩綴,光怪陸離,使人見而生敬畏;彌勒殿的布袋和尚,坦腹大肚,游 人伸手撫摸,他卻開顏大笑。
開放時間
8:00—18:00
地址
重慶市渝中區民族路